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三维评价”体系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精准“导航”

东莞市茶山镇以教育管理中心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第三方评价专业机构为依托,探索“三维评价”体系,从“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与“结果性质量”三个维度进行教育质量监测,建立教育监测与结果应用的镇校联动机制。

一、主要做法

(一)遵循“两个导向”,做好顶层设计。遵循“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履行地方政府教育职责”“破解本区域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的导向,以修订《茶山镇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方案》(下简称《评价方案》)为抓手,全面对接国家、省、市关于教育质量评价政策、优质均衡评估标准和政府教育履职考核方案为方向,谋划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关注“三种质量”,构建评价体系

  1. 关注“结构性质量”,固牢区域教育底基。《评价方案》把校务运行、教师配备、学历持证及学时、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招生管理、督学责任区建设、安全工作等15项关乎保障教育公平指标纳入监测范畴,设置底线或上限,占比30%,以强化办学的规范和政策法规的执行底线。
  2. 关注“过程性质量”,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把少先队工作、德育心理、家庭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师资培训、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等16项优化学校内部管理的指标纳入监测,占比30%,以推动学校治理水平和育人水平提高。
  3. 关注“结果性质量”,导引全面发展目标。把名师建设、学生学业质量、体质水平、艺术素养、科学能力、学校特色培育成果、师生获奖数量等12项多维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纳入监测,占比40%,以激励学校高质量全面育人。

(三)落实“四项路径”,保障评价实施

  1. 构建“多方联动”的优化生态合作机制。通过整合督导、人事、财统、安全、卫生、教研、基教等多条线的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台账检查、实地走访、学业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构建“多方参与、量质互证”的优化生态合作机制。同时,我中心主动寻求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质量监测专业团队的指导,形成“内部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2. 研发“素养导向”的教育质量监测工具。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包括过程性评价工具和终结性评价工具,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综合等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过程性质量与结果性质量所占比重略有差异,但均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从“知识、技能、关键能力”维度来评估学生学科发展水平。
  3. 建立“发展视角”的数据分析统计平台。一方面,密切关注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根据公办校、高收费民办校、中等收费民办校、低收费民办校四类不同背景因素作分类比较;另一方面,构建年度数据链条,以历年六年级的监测数据纵向比较学校整体进步情况;再者,数据评价界面极为简明,可直接在EXCEL界面完成,并能生成学校教育质量报告,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强。
  4. 形成“基于证据”的学校自主改进机制。科学的质量监测克服了传统描述性评价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帮助学校以循证为基础,找到自我改进、优化发展的发力点。中心每年将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汇总,形成“一校一报告”,由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召开校长会议,将监测结果反馈到学校,并召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专题研讨会,针对监测中发现的整体性问题和基于数据预判的趋势性问题,确定为下一年的突破重点。

二、工作成效

(一)形成了“镇校联动、共建共享”的发展样态。牵头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引导学校正确认识和科学运用数据结果,促进学校自我诊断,鼓励各校积极探索校本化的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校本样态。茶山中心小学构建“茶菁课程”体系和1325课堂改革,第二小学构建 “童创课程”体系和创中学模式探索,第三小学开发“礼慧课程”体系和530课堂改革;2022年,共有3所学校入选市“品质课堂”实验学校、8个学科教研组入选市“品质课堂”教研组,茶山镇入选市“品质课堂”实验镇;6所学校获评东莞市信息化教学实验学校,茶山镇获评东莞市信息化教学实验镇。

(二)推动了“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教育风尚。通过开展镇域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从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监测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关注和改进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对当下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剖析,也引领社会、学校、家长从单纯“育分”向全面“育人”的转变,推动了“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教育风尚,促进了科学教育质量观的落地。

(三)提升了“区域共进、优质均衡”的教育质量。通过分析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发展情况,引导不同学校主体关注教育质量,使学校间互促共进,不断提升办学层次。近两年,全镇三所公办小学齐头并进,9所民办小学的办学行为科学规范,整体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