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以评促劳 以劳养正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劳动教育有效落实,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依托学校育人目标和文化背景,深度探究劳动教育方式,探索出“3+N”以劳养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了全融合、立体化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劳动育人价值。
一、顶层设计劳动素养框架。聚焦素养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劳动教育需求,从顶层设计入手,整体把控劳动教育的实施推进。围绕一个核心:以劳养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用好两个基地:校内农耕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设置三个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用四个评价步骤:日检查、周小结、月展示、学期表彰;构建五个评价维度:劳动内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发展六个层级评价:每个年级为一个阶段,设置不同的劳动内容。
二、匠心打磨劳动教育样态。一是构建“3+N”以劳养正劳动教育体系,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建设,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清单内容和相对应的全融合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细化劳动评价方式,大力探索劳动特色发展之路。二是研究编制《劳动技能登记手册》。以劳动评价指标为导向,分年级分层次细化劳动清单内容,记录研究、实践、反思、收获等劳动过程,再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每周一记录,每月一展示,每学期一总评。三是编写内容丰富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教材共12册,以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出发点,安排了自我服务、家务小帮手、手工劳动、种植实践四大内容。
三、聚力构建劳动评价策略。根据“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校社”一体化的全融合评价策略,使学生得到的评价更加全面。一是围绕家务劳动建立互动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评价方式,评价做到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了“家校社”劳动教育的良性和优势循环。二是围绕校园劳动建立日检查、周小结、月展示四步评价体系。每学期期末根据学生具体的劳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评出劳动之星:劳动模范、劳动标兵、劳动小能手、进步劳动者。班级方面,由大队委组织人员对包括各班劳动教育在内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学期末评选出“王牌班级”。三是依据社会劳动建立效能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在家长带领下走向更多社会实践基地,体验生活,开拓视野。通过《社会劳动实践记录表》记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劳动的过程和体会,最后由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评价,落实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目标。
通过全融合的网状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与劳动教育同频共轨、适切对接,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做到正心、正德、正智、正形,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达到了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