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建立健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学生工作体系
中山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强化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学生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高质量学生工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打造具有中大特色的学生工作队伍。选聘优秀青年党员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做好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引领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一是选聘优秀青年党员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优化专兼职辅导员工作队伍结构。开展36批次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选聘工作,累计选聘506人次优秀青年党员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截至2023年,全校专职辅导员595人,总师生比达到1:119。二是全覆盖配备本科班级班主任,目前全校共选聘了1165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落实每个本科班级均配备至少一名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育人能力、育人水平,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中山大学),2022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8场,参训辅导员、班主任、思政工作骨干2077人次,重点提升学工队伍的人才培养能力。自2023年4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共计开展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资助等专题培训及工作坊11场、调研座谈会4场,参训人员13916人次,有效提升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培养具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时代新人。一是加强本科生党建工作,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具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时代新人。二是构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院系100%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落实《中山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建设方案》,每月发布《学生理论学习及共青团工作要点》,组织全校团支部、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三是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体系,加大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奖励和宣传力度,制定《中山大学基层就业毕业生奖励实施办法》,编印《家国情怀——中大学子在基层》丛书,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力推进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一是丰富美育教学模式,营造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设美育通识课程,开展美育“一院一品”工作。以高水平艺术团和艺术类学生社团为载体,在三校区五校园举办“薪火相传,永葆青春”庆祝建团100周年音乐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草地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打造高质量美育品牌项目;二是全面实施《中山大学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体育技能+体质健康+课外体育”全方位学生体育评价体系,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现全员参与,2018年以来,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优良率超过30%,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三是健全劳育教学体系,以完善工作方案、优化教学大纲、加强队伍建设、开展院系精品活动为抓手,全面构建“1+1+1+1+N”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从2020级开始,将“劳动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1学分),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坚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不断健全暑期“三下乡”及“社区实践计划”体制机制,使得先进个人和集体不断涌现,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在校园文明、服务社区、支教活动、脱贫攻坚、服务社区、校园文明等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大青年担当。
四、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深入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形成以“大思政”为引领的学生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践行“一线规则”,健全领导干部与学生“结对子”制度,以广州校区南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示范点,推动各院系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深入社区一线,在本科一年级学生社区会议室、会谈室累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及学生活动278场次,覆盖学生6800余人次。二是聚焦学生成长,有效强化学生主体效能。坚持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实践体认“三位一体”的学生社区育人体系,充分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推动学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勤工助学、文体社团活动等,提高自主自立意识和自律自强能力。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提供安全便捷智慧服务。优化大学服务中心(USC)线上平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面向学生需求,全面整合学校教学、服务、管理、健康、第二课堂等系统功能,为三校区五校园的学生无差别提供安全、温馨、方便、快捷的全链条智慧服务,增强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体验感,提升认同感
五、推动第二课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加强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实践驱动为导向,推动第二课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发展、素质培养、升学深造、职业发展、行为规范等六大板块为基础,设立本科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本科生挂科率、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本科生毕业生升学深造、院系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违规违纪学生人数等22个观测点,对接第一课堂培养要求,与时俱进修订第二课堂的工作内容、观测点及核心指标,全面优化学校第二课堂工作方案。二是不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完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强化第二课堂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通过定期评估学生发展的整体成效、学生对工作的认同程度、学生发展的代表性成果以及学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监测第二课堂成效,结合学生实际,动态调整工作机制,推动第二课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