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打造“引育”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克服“五唯”倾向,培育立德树人“大先生”,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探索人才评价“新机制”,建设人才队伍“新高地”。
一、培元固本,坚持以德为先,培育立德树人“大先生”
学校制定《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学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增强学校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在“厚德博学、精诚济世”校训的精神感召下,新时代涌现出了多位榜样人物激励着师生前行。
二、辨证施治,破解沉疴宿疾,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
根据国家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2021年9月学校启动职称文件修订工作,开展学院调研活动8次,探索职称分类分层评价(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强化育人职能评价、丰富代表性成果类别等改革事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职称评审制度文件初稿。将从事学生工作作为参与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的新要求。强化职称评审的自主权限,将第一、二附属医院作为省卫生系列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单位,设立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自主开展卫生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建立重大贡献一线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倾斜机制,对参加援外医疗队、抗疫阻击战的医务人员予以优先推荐、免除部分硬性条件等优惠政策。自政策实施以来,援外医务人员5名、防疫一线医务人员33名、援派医务人员4名,共42名一线医务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职务,极大激发了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舒筋通络,突破观念藩篱,探索人才评价“新机制”
学校在人才工作中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将人才的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放在首位,坚决破除“SCI至上”观念,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思维模式,准确理解并合理利用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积极探索人才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丰富引才指标。修改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删除业绩中对于发表论文的具体指标要求,综合考虑人才的教育经历、专业能力、科研实力、学术潜力等因素,综合考量发表论文的创新性、项目研究的持续性、科学问题的探索性,特别关注人才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学校学科的融合或交叉,根据中医药学科特色制定不同的引才标准,避免一刀切,鼓励和认可学科特点。完善同行评价。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环节,分为学院(学科)、学校两轮面试。邀请同行专家组成遴选专家小组,与人才面对面交流,人才汇报展示近年学术研究思路、成果及规划,专家组提问并与之进行专业交流,不以SCI论文等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而是综合评估其科研的创新水平、科学价值、发展潜力,特别关注在学科发展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评价回到成果本身,引才基于学科需要。
根据学科特点放宽对博士后招收的业绩条件限制,对于学科博士后,不设置SCI论文作为招收进站的先决条件,结合博士阶段的学科特点及本人的研究方向进行综合考量。在附属医院增设临床型博士后类型,临床博士后须同时参加医院中医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突出学校“重经典、强临床”的特色。
四、强筋壮骨,不断深化改革,建设人才队伍“新高地”
学校以引育领军学者、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目标,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2020年以来,先后全职引进国家杰青王宏斌教授及其团队、国家优青吴宝剑教授及其团队。多名教师成功获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岐黄学者,打造中医药领域的领军人才“国家队”。博士后招收人数和基金获选数量再创新高。人才虹吸效应初步显现,必将进一步促进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汇聚,助推粤港澳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