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以评价助推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大朗镇以评价改革为驱动,创建“统筹规划+常态督导”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搭建“守正规范+横联纵进”的评价清单,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构建“分工明确+多元融通”的评价主体,推进多方协同发力,引领镇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常态督导,布好评价机制“一盘棋”
镇街统筹规划。成立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大朗镇研究指导分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镇街层面统一部署,制定了《大朗镇“1+1+N”规范化劳动教育体系》,落实学校基本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明确了落实课时安排、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多元评价、特色打造等方面的任务要求,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落实每学年举行1次“线上+线下”的全镇性督导监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通过统筹推进镇街劳动教育开展,指导学校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推动区域劳动教育成果百花齐放。
2.日常督导落实。积极搭建劳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大朗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劳动基地”等方面构建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利用学校视导、约课听课、专题调研的契机,采取听、看、访、谈等形式,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访谈师生、技能考核等方式建立督导机制,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将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向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校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用好质量监测这把科学标尺,发挥监测结果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二)横联纵进+螺旋上升,贯通评价清单“一条链”
1.制定劳动清单。紧扣劳动教育新课标要求,通过调查问卷、起草项目、实践修改、推广应用,制定了更加细化、更具操作参考性、更加贴近大朗实际的劳动清单,明确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包括三大块、十大任务群、六个年级130个劳动课程阶梯项目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多个方面,科学绘制了学生劳动核心素养评价的“纵横线”。其中,“纵线”是指根据新课标里的课程内容,整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块,以“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十个多维度任务群,设计制定了不同年级、不同项目的劳动教育清单;“横线”是指同一劳动教育主题,在不同年级呈现不同的内容,在清单内容编排上整体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态势。通过绘制学生劳动核心素养评价的“纵横线”,较好地形成了“横联纵进”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落实了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为了使评价目标更具可行性,可以结合每一个目标维度,根据相应的指标内容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助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
2.研发评价标准。根据劳动清单研发了《大朗镇小学生劳动素养表现评价手册》,每个劳动实践项目的评价标准清晰,进一步细分制定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呈阶梯式螺旋上升,兼顾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劳动教育技能水平,一人一案、一项一案做好学生个性化劳动教育评价,让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有内容、有标准、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可观、可量、可视、可行,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做到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
3.试点数字赋能。部分学校作为东莞市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校的示范点,劳动教育上引入智慧教学平台,根据《大朗镇小学生劳动素养表现评价手册》的评价标准,依托信息化技术,赋能劳动教育评价。如翻转课堂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算素材,技术数据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依据,系统平台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支撑。此外,通过班级文件功能,家长可通过移动端将学生在家劳动情况以及评价等材料上传至班级相册,实现家长评价的同时,还能让班主任也了解到学生在家的状况,实现学校管理、家校沟通的劳动教育评价“一链管理”。
(三)分工明确+多元融通,凝聚评价主体“一股绳”
1.家校分工明确。《大朗镇小学生劳动素养表现评价手册》以多元主体评价为导向,通过劳动过程记录单、劳动日志、劳动任务单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建立了“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其中,“学生自评”采取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促进等方法,激发学生内驱力,从而进行自我教育;“教师点评”从劳动的态度,到劳动技能的提升,以及劳动成果方方面面评价,做到及时表扬,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开设家长学校,引领家庭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家长助评”有效地把将劳动课程延伸到家庭这个“鲜活课堂”,让劳动课程在家庭中扎根发芽,让家长在评价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学校在多元评价中构建了发展性、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评选和表彰“劳动标兵”“劳动达人”等。
2.社会多元融通。联合团委、少工委研发《大朗镇“红领巾奖章”争章手册》,充分利用“红领巾争章”等活动,劳动章则由教师根据学生具体劳动任务完成情况和劳动成长情况颁发,设置有家务章、自理章、服务章、手工章、种植章等,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并且把劳动教育纳入镇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条件,兼顾“全员普及+优秀引领”。同时积极推进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配套相应评价清单,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必要支持,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家长、社区、基地等主体共同参与,构建了“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评价格局。
二、工作成效
(一)聚焦了学生劳动核心素养提升的“成长点”。通过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引领各学校更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合理统筹校内外资源,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家庭实践、社会体验的劳动教育功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擦亮学生成长底色,绘制了学生劳动核心素养提升的“成长点”。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家长们的反映热烈,支持力度很大,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技能、学会感恩父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意义。近三年,20多名学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和“东莞市优秀少先队员”,6名学生被评为“东莞市新时代好少年”,学生在省市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比赛中多次获奖。
(二)夯实了学校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质量线”。研制的《大朗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以考核细则为“圆心”,从10方面构建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压紧压实学校责任,学校对照考核细则,促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夯实了学校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质量线”,促进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多所学校被评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特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教育评价改革实验校,多所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东莞市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奖,18个省市劳动教育课题成功立项,多名教师成长为市镇教学能手,被聘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师生合计251人次获省市劳动教育评比奖项。
(三)拓宽了镇街劳动教育特色打造的“影响面”。扎扎实实地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管理、组织、资金、技术上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劳动教育的有效经验,发挥区域影响作用,拓宽了镇街劳动教育特色打造的“影响面”。2023年,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东莞市教育评价改革实验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南方+”“东莞慧教育”等主流媒体共18次报道了大朗镇劳动教育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