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健全教师教学荣誉制度 打造一流教育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构建持续激发发展动力的教师教学荣誉制度,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实施方案》,构建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旨在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促进不同阶段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激励广大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让广大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主要做法

(一)实施综合评价,突出教学贡献。坚持弘扬优秀师德师风,坚持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坚持教学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评选标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特别将教师投入教学教研情况、教材建设情况、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及竞赛等方面纳入评价条件,综合评定教师在教学上的贡献,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学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师。

(二)遵循教育与教师成长发展规律,设立四个梯度教学荣誉。针对高校教龄满1年、3年、10年、25年的教师,分别设置教学新秀奖、教学优秀奖、教学卓越奖(南光卓越教学奖、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终身成就奖,促进不同阶段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教学新秀奖面向教学热情高涨、教学方法有特色、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有活力、深得学生喜爱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面向教学精力投入大、教学能力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建树的教学骨干教师;教学卓越奖面向长期在教学一线潜心投入、具有公认一流水平、坚持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成就卓越、能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卓越教师;教学终身成就奖面向长期在教学一线特别是本科或公共基础课教学一线、立德树人业绩卓著、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学校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突出成就、在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和影响力的资深教师。

(三)坚持德能并重,突出教书育人效果。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将教学实绩作为评价基础,对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热情高涨、教学方法独特、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青年教师厚德尚学、追求卓越,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四)协同多元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创新。成立教学奖励评审小组,负责各项教学奖励评审工作,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把关,确保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工作成效

(一)形成尊师重教、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实施以来,学校已累计评选4批次,共评选教学终身成就奖3人、教学卓越奖(南光卓越教学奖、校级教学名师)26人、教学优秀奖197人、教学新秀奖21人。获奖教师包括学校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覆盖所有学院,多位教师进一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创新争先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荣获教学荣誉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发展、教学评价、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等工作,以开设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为载体,分享教学理念、方法和经验,弘扬优秀师德师风,树立育人标杆,形成了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新局面。

(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以来,学校获批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新增3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60个;新增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总数达到17个;新增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61门;2种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人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5个教研室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高校;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在154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中,有56门由各奖项获奖教师负责建设,如获奖教师季静教授带领团队在卓越全英班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层面课程思政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讲教学主题报告30余场;获奖教师黄平教授领衔建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探索“智能+”时代课程建设的新标准、路径、运行模式,打造了面向全国的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成为首批教育部试点虚拟教研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华南理工大学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