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娱乐圈和教育圈都“动荡”了起来。
娱乐圈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个“塌房”的会不会是自己。
教育圈家长的心理也不是滋味,不知道未来的教育政策还会怎么变,最终会走向何方。
关于新政策,我们在网上听到了很多声音。有悲观失望的,有盲目乐观的,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
今天,就网络上的这些声音,我们也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
总体趋势向好,要有信心
这里的总体,包括了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80年代后,国家的教育、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但从整体的结果来看,总的发展趋势是光明的、有前途的,不论是在国内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是在国际上倡议一带一路合作,这些发展计划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划的正确性。
而教育的发展又跟经济、政治这些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我们说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家长要对未来的教育有信心。
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中考/高考,整治混乱的培训行业,实行“双减”政策……这些措施对小部分家庭来说,也许是弊大于利,但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
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双减”政策落地等于快乐教育来临,不明就里的家长以为这是“福利”,其实中考分流分的就是你家的孩子。
很多家长看了这类观点,本来前一秒还在为政策拍手叫好,后一秒立马充满了不安和怀疑,教育焦虑一点没减少。
这类家长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用更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业和其他方面。
理解政策,正确减负
如果说上面的观点可能会制造新的教育焦虑,那么,网络上那些喊着“我当年没有…,现在也…”的家长,也要警惕掉入政策的“陷阱”。
就拿“双减”政策举例。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家长再也不用辅导孩子写作业了,那种“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家庭会少很多。再加上没有期末考试,一些家长可能会放松对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监督。
虽说一二年级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如果基础太差,等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学起来可能就会比较吃力,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学习的兴趣。
减负不等于放松学习。减负减的是一部分特定孩子的负担,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就没有参加学科培训,那减负也就无从谈起,“该干啥还干啥”,喜欢学跳舞的还继续跳舞,喜欢学画画的还继续学画画,千万别误解了政策的初衷。
减负缓解不了内卷,教育开放也许能行
“双减”政策对一部分沉迷于“鸡娃”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限制措施。
但是,国内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升学竞争激烈是存在已久的事实。再加上传统的仕途观念,企业招聘时各种“畸形”的条件,必然导致大家都想上更好的大学。
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每年国内仅有5%的学生能考上211大学,能考上985大学的更是仅有2%的学生。
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那必然会有竞争,当竞争激烈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发展成内卷。而教育开放也许能快速缓解这一问题,教育开放的形式大概有以下三种:
1- 开放出国留学
2- 促进中国大学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
3- 开放、监管、认可民办大学,并给予必要的协助
(▲ 从 opendoors 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作为教育强国,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也非常多,从1994-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措施,但见效周期可能会相对比较长。
比如:
1- 增加一流或“双一流”公立大学的数量(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会拉长周期);
2- 中/高考分流(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3- 完善现有的升学制度(可参考美国社区大学、大学转学分、大学先修课);
4- 改善市场就业情况(增加工人待遇配合中考/高考分流,包括增加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福利,提高行业薪资);
5- 改变国人传统观念(改变传统的功名利禄观念,改变社会上攀比等不良风气,肃清网络不正之风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双减”政策落地,“负”减了,内卷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