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最好的制度在哪里?”“如何实现校际间的共建共用共享?”“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特色发展,且防止优质教育资源不被稀释?”围绕教育集团化办学,7月14日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一场高规格的汇报与研讨上演,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引发与会者的思考。
2018年,东莞市开始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推进,至今全市共组建26个教育集团,其中22个教育集团获得市财政支持。作为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年度大考重头戏,22个教育集团“掌门人”登台答辩,汇报工作并接受评审专家提问。当前东莞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已经打响,集团化办学作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之一,如何形成良性发展的闭环,仍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东莞市教育局黄健勇调研员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评估来检测集团化办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集团化办学的总结和反思,采取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举措,推进东莞集团化办学提质增效。
集团化办学共建共享共用成趋势
在全面推动集团化办学进程中,东莞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采取“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等形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择“紧密型”“托管型”“联盟型”“复合型”等多元模式灵活组建教育集团。
当前,全市共组建26个教育集团,其中22个教育集团获得市财政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试点探索,意在在东莞教育扩容提质进程中,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群众“上好学”的获得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以目标为导向,各学校积极探索,集团化学校内部德育工作、校本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成为现场各集团化办学“掌门人”汇报的重点,这些成为集团化办学顺利开展、实施的助推剂,是集团内部成员学校之间共制、共享、共用的良性机制。
以袁崇焕中学教育集团为例,该集团提出在集团和成员学校发展上构建校园文化和内涵发展体系,为此集团提出探索“六共”统筹机制,即共建、共陪、共研、共享、共控、共赢。
“实现管理共建、德育共进、教学共通、文化共育,让‘做个幸福莞初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东莞中学初中部教育集团2019-2020年的年度目标。
从校际管理到工作目标,围绕“共”衍生的共制共享共用成为集团化办学的趋势,以“共”字也成为汇报会的高频词。在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当天该教育集团以“和而不同、各尽其美”为主题,总结年度工作。
集团内大朗镇中心小学和大朗镇新民小学之间,两校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探索,在完善集团管理机制的同时,从办学理念体系着手,打造集团化一脉相承教育教学氛。
借助中心小学“和美教育”品牌的辐射作用,开启新民小学“和雅教育”理念的系统论证。新民小学“和雅教育”理念体系的提出,成为东莞在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两年来成效缩影,集团化学校之间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完成由办学体系借鉴到共享共生的高阶发展,将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实现以强育强、优质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初心。
以品牌学校为龙头推进集团化办学
在东莞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中,与集团化办学同步启动的还有品牌学校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全市分批培育100所品牌学校。以品牌学校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也成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一大亮点。
去年12月,东莞首批30所品牌学校获得正式认定,同时第二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也出炉。从名单来看,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中学初中部、振兴中学、莞城中心小学、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等一批品牌学校成为先锋学校,参与教育集团化办学。
当前集团化办学与品牌学校叠加作用,体现了东莞教育在这一轮扩容提质中的策略,打出了一张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闭环牌——在现有的特色学校基础上培育起来的一批兼具先进办学理念、鲜明办学特色、内涵发展、突出办学成效、良好社会口碑的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机制,品牌学校将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以强带弱,整体提升东莞市办学质量,擦亮东莞教育品牌。
比如,在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汇报中,借助学校品牌发展思路“悦纳·至正”,该集团为成员学校运河小学打造“上善·阳刚”的品牌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激发老师的内驱力,让教师成长变成一种自觉心态。莞城中心小学从2009年开始教师品牌的探索,确定实践方向:以教师成长为切入点,打造个人师资品牌。经过十余年来经营,学校教师品牌效应凸显,聚集一批优质师资团队。借助学校优质师资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举措。
两校之间骨干教师“师带徒”共结11对,学科教师“影子”跟岗结对有26对,各种常态化的训研修超过38场次。由此,真正实现品牌价值的释放与引领。
在2017年“共建”办学模式基础上,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与寮步镇西溪小学签约集团化办学,成为东莞市首批跨镇街集团化办学单位。近三年来,以课程植入为抓手,通过对以“全人课程”为核心的松山湖中心小学办学模式的植入、整合、新生,寮步镇西溪小学发展成为与松山湖中心小学品质相当的学校,形成“家门口的好学校”教育品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品牌学校和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东莞优质教育竞技舞台变得更加多元化、内涵更加丰富。记者观察到,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品牌立校的意识逐步强化,从顶层设计到校际管理,从特色打造到课程建设,品牌已经渗透到东莞教育的肌理,进一步促成品质教育的提升。
■声音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
构建个性化资源 助成员学校“造血”
东莞经过两年集团化办学,有效推动成员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数据显示,在2019年9月市教育局组织的首批教育集团的集团化办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和家长的满意度达99.1%,学生满意度达99.8%。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将越来越艰巨,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特色发展,同时又防止优质教育资源不被稀释?品牌学校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特色化延伸?集团成员学校之间,如何真正打破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共建共享共用?
在当天的汇报会上,东莞中学松山湖教育集团在总结集团化年度工作的同时,亦抛出对教育集团持续推进发展的思考,并从财政投入机制创新、校长办学自主权及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三位维度,阐述集团化办学的待解困境。
立足学校的困境及对东莞集团化办学的现实思考,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博士黄志红给出以下建议:
东莞的集团化办学,从经验层面总结可以用以下关键词概括,即管理模式辐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流动、教研科研互通,接下来要思考一个问题,集团化办学怎么样从原来的输血走向造血?
输血有可能造成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的稀释,因此要帮助成员校造血,构建个性化的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的学校发展和不同的学生发展需求“血库”。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建设一体化。这体现在内部管理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一体化程度紧密的集团,对成员校的造血功能实现得会快一些;其次,要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包括议事制度、学术委员会、监事会等,在复杂的教育集团化办学生态基础上实现高效运转,取决于有没有现代化的治理,制度建设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前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学历教育网 » 东莞教育新闻网:发挥品牌学校作用 提升东莞教育品质